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外交大事记 |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1881年底,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是津沪之间()
A.有线电报的开通 | B.无线电报的开通 |
C.有线电话的开通 | D.无线电话的开通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这项变革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
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
A.民国初年 | B.新中国成立之初 |
C.改革开放后 | D.维新变法时期 |
民国时期,随着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当时出现的中西合璧的服装是()
A.西服礼帽 | B.男女礼服 |
C.华冠儒服 | D.旗袍、中山装 |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