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了研究乙酸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该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装置,来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酸性强弱。
(1)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 → → C → → → → →J
(2)写出实验中能说明碳酸比苯酚的酸性强的化学方程式 。
(二)为了研究乙酸的酯化反应,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在园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
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浓硫酸做__________剂和吸水剂(或脱水剂)。
(2)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若需要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分离方法。
下列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试剂b是稀硫酸;分离方法①是蒸馏,分离方法②是分液,分离方法③是蒸馏
B.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剂b是稀硫酸;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分离方法②是蒸馏,分离方法③是蒸馏
C.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剂b是稀硝酸;分离方法①是过滤,分离方法②是分液,分离方法③是蒸馏
D.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试剂b是盐酸;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分离方法②是蒸馏,分离方法③是分液
(4)该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分两步反应进行的,其反应的过程如下:
a.你认为其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填反应序号,在①②③④中选取)
b.在有机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中,脱水时,羧酸脱 基。为了探究酯化反应中的脱水方式,一般采取同位素示踪法,你认为用18O同位素进行标记时,下列标记正确的是 。
A.18O只能标记在醇羟基上
B. 18O只能标记在羧酸的羟基上
C.18O可以标记在醇羟基上,也可以标记在羧酸的羟基上
D.18O可以标记在醇羟基上,也可以标记在羧酸的羟基上,还可以标记在羧酸的羰基
上
实验室欲配制0.5 mol·L-1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1000 mL 容量瓶④500 mL 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 。
(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某同学设计的制取氯气和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⑵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 B.溶液的浓度 |
C.溶液中Cl-的数目 | D.溶液的密度 |
⑶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在括号内填A表示“偏大”、填B表示“偏小”、填C表示“无影响”)。
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进俯视观察凹液面()
II、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4)现需配制250 mL0.2 mol/L 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杂质(1)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填化学式)
(2)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