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的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
(1)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 ______嫁接到乙种伞藻的_______上;②将乙种伞藻 嫁接到甲种伞藻的_____ 上.
(2)该实验的结果是:
① 。
② 。
(3)实验结果说明: 。
Ⅱ.材料一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
同(如 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
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
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材料二 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
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
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
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帽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帽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帽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1)材料一中,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说明此时生物的
。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材料二实验的补充,并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受到轻度污染的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6)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碳循环图解。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0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3)调查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_______。
(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调节。
(5)蜜蜂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________。
下列a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b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图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相邻两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a图中A代表________,其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通过[ ]__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返还无机环境的途径除图中所示的________过程(填序号)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中B表示________的能量,C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丁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_______调节。若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构件的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锥体,下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
(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______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草的幼枝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它将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状态下,那么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_______型增长,其年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________。
(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鼠害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