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A.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C.是所有制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 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