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两会之后,都有一些热点话题引人瞩目,而今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推行网络问政、网络参政,让全体人民共同参政议政”等话题引起了某中学高三(2)班学生的兴趣,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组同学了解到以下情况:今年4月12日,某省委办公厅邀请人民网、南方网等网站负责人参加了专门召开的“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有关部门将一个多月来网友“灌水”、“拍砖”(网络用语:发帖称为“灌水”,回帖评论称为“拍砖”)的10多万条帖子,经过整理、分析、筛选后归纳为五大类17个问题,现场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并要求职能部门三个月内将交办意见和进度反馈给某省委办公厅。过去“网络问政”多为网友网上“说”,党委、政府网下“听”,这次“交办会”的召开,标志着某省网络问政从“网上听政”向“施政实招”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依据材料,说明该省推行“网络施政”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背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某校高一(3)班的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知识时,针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生。
他们首先对某社区居民下岗事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
现有劳动力 |
2032人 |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
95人 |
|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
163人 约占42% |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人员 |
306 约占 73% |
他们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技师、缝纫工却后继无人;有的企业需要的某种高级技师出万元月薪都难聘到;有些大学生非国有单位不去、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
(1)上述同学调查、了解到的信息反应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有何重要意义?
(3)如果你是研究小组成员,请你就如何促进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09年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从60美元一桶,一直突破100美元。进入10年以后虽然原油需求有所减少,但原油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一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每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6元/L,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7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0%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3)你认为汽车产业如何应对高油价,使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阅读漫画、图表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引力加大》
材料二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8月17日、20日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
材料三中信证券的一位投资策略分析师感叹,指数一路走到今天,就连身处业内的人也越来越看不懂了。“每个人都在分析市场,总是希望能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然而结果往往是徒劳的。今天市场在高位行走,每个人都知道很危险,但判断明天市场会走向哪里,又没有人能说得清。投资本身就不是个精细的科学,问题永远多于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三个材料谈谈你对居民家庭投资理财的看法。
2009年11月3日,新华网载文指出,新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一些中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的签订率都只有65%左右,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建筑、服务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35%左右。这一现象引起了劳动相关部分的高度重视。
(1)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对上述现象高度重视?
(2)针对上述问题,从劳动者和国家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就业、金融、资本市场、个人理财及整个经济发展都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材料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税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到2010年底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1)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当前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
(2)结合材料一说明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常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