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③废除科举制 ④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④ |
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 | 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 |
| 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 D.怀念先贤,光大懦学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
|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
| 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
|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 |
| 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
|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 |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
|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
|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
|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
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 B.隆礼重法 |
| C.依法治国 | D.君主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