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体现书法写意性 |
D.常用语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
《琅玡台刻石》(下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