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1)常温下,有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溶液的pH ,盐酸     (填“<” 、“="”" 或 “>”)醋酸,写出醋酸电离的方程式                                                                     。
②两种酸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其中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醋酸钠,实验室现有部分醋酸钠固体,取少量溶于水,溶液呈    (填“酸性” 、“中性” 或 “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向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当测得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
        (填字母,下同),当测得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            
a.c(Na+)>c(CH3COO)>c(OH)>c(H+)         b.c(Na+) = c(CH3COO)>c(OH) =c(H+
c.c(CH3COO)>c(Na+)>c(H+)>c(OH)         d.c(Na+)>c(CH3COO)>c(H+)>c(OH)
(2)向盛有1mL0.1mol/LMg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2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或文字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I2O5可使H2S、CO、HC1等氧化,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已知:
2I2(s) + 5O2(g)= 2I2O5(s) △H=-75.56 kJ·mol-1
2CO(g) + O2(g)= 2CO2(g) △H=-566.0 kJ·mol-1
写出CO(g)与I2O5(s)反应生成I2(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1∶2的NO2、SO2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NO
(3)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是采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再用一定量的磷酸与上述吸收产物反应。该技术的优点除了能回收利用SO2外,还能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可能的化学式为 。(写出一种即可)。
(4)下图是一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以水煤气(CO、H2)为燃料,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写出B极电极反应式

(5)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以NO和NO2的混合物为例)。
已知: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①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物,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②你认为Na2CO3吸收法处理氮氧化物存在的缺点是

(10分)(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可产生水煤气:
C(s)+H2O(g)CO(g)+H2(g) △H=+131.3kJ/mol,
达到平衡后,体积不变时,能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碳的用量
C.加入催化剂 D.用CO吸收剂除去CO

(2)将一定量的CO(g)和H2O(g)通过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得到如下数据:

温度/℃
起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CO(g)
H2O(g)
H2(g)
900
2.0
0.8
0.4

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
(3)工业上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处理后,获得较纯的H2用于合成氨:N2(g)+3H2(g)2NH3(g) △H= —92.4kJ/mol某同学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模拟化工生产进行实验,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①与实验I比较,实验II改变的条件为:
②实验III比实验I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下图画出实验I和实验III中NH3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4)下图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4 mol SO3(g),关闭K,向B容器中充入2 mol SO3(g),两容器分别发生反应。
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

试回答: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2a L,容器B中SO3转化率为
②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__ 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11分)铬是一种银白色的坚硬金属,铬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有金属加工、电镀、制革行业,这些行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是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冶炼铬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①已知步骤II的反应方程式为:8Na2CrO4 +6Na2S +23H2O = 8Cr(OH)3↓+3Na2S2O3 +22NaOH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填化学式),生成lmolCr(OH)3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 mol
②步骤IV冶炼制铬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原理示意如下图,A为电源的_____(填“正极”“负极”),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

(3)化学需氧量(COD)可量度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K2Cr2O7作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K2Cr2O7的量,换算成相当于O2的含量(以mg/L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某水样的化学需氧量,过程如下:
I.取Va mL水样于锥形瓶,加入l0.00mL0.2500mol/L K2Cr2O7溶液
II.加碎瓷片少许,然后慢慢加入少量硫酸,混合均匀,加热;
III.反应完毕后,冷却,加指示剂,用cmol/L的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Vb mL(此步操作的目的是用Fe2+把多余的Cr2O72-反应成Cr3+
①I中,量取K2Cr2O7溶液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II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c、Va、Vb的表达式表示).

(13分)A、B、C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请根据题中信息回答问题。
(1)A、B、C三种物质都由短周期元素组成,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存在如下反应转化关系:

①若A是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固态,A与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则C为_________;A所形成的一种晶体具有高硬度、高熔点特性,它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__
②若A是金属单质,则A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已知mgA与足量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g,则等质量的A与D反应完全,生成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g
③若常温时C为红棕色气体,则A可能是__________或;工业上用A与D反应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A、B、C、D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转化关系:

①若D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请设计一个检验B中阳离子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D为强碱,A为常见正盐,A、B、C含有共同元素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元素,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则B是;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Mg(OH)2的操作步骤是:__。(有关答案填写化学式)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F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A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属于填“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F和M(质子数为25)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M
F
电离能
(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
(4)晶体熔点:DCEC(填“<、=、>”),原因是
(5)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H2S
187
202
2.6
H2C2
272
423
以任意比互溶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