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今春最温暖、最感动的一句话!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让人振奋和憧憬,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追求幸福与尊严,是人的崇高价值取向。党和政府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并针对当前客观实际的新问题,将“人民的尊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是
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理念的新变化,也体现了新世纪在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之后的新期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
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同样,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
近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收视狂热,在线观看人数数以亿计,登上中国收视率榜首。中华文化是东亚文化的源头,但韩剧的热播重创了中国对本国文化的信心:韩剧能做到让传统文化升华,为什么中国做不到?是体制出问题,还是创意出问题?某著名导演说:“每当一部影片送审,他都‘战战兢兢’,自己的翅膀和想像力都折断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重树中国对本国文化的信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
材料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而,当今社会“舌尖上的消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大场面、大投入、大制作,讲排场、比阔气、竞奢华……近年,一些地方举办的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群众反映强烈,中央高度关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强调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明确提出严控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等具体要求和监督检查职责。这是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文化系统边学边查边改、以实际行动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一次亮剑。
运用“文化与生活”和“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原因。
办好第6届东亚运动会是天津市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时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要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把握国际性赛事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精心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全面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创新赛会运作模式,把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办成一届隆重、精彩、友谊、奋进的高水平运动会。
联系实际,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