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学生肖欣作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和中国青少年的气候使者,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她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现场,她给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
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力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主要是因为聚集效应可以使城镇的经济效率远高于农村,即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会产生社会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激发创新效应、节省交易成本等,这些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斯密关于分工的理论,分析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繁荣的原因。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目前,信息消费渐成时向,并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但在信息消费的发展中,仍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网络欺诈时有发生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针对我国信息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促使信息消费健康发展。(8分)
下图为某品牌手机自2011年5月推出至2012年4月间的价格变化示意图,面对这样一种价格走势,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作为消费者,是否会购买该款手机?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省政府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根据材料一,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说明为什么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
材料二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吉林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整合吉林歌舞、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被文化产业界誉为“吉林现象”。吉林省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活力,是因为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了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依据文化市场运行特点,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众文化。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吉林省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文化劣势到文化优势的转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