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考察了黄道婆墓、江南制造总局原址 (江南造船厂内)和人新公司原址(第一百货商店)三处历史文物建筑后,讨论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能完整体现本次考察内容的课题是
A.近代向现代变迁的上海社会 |
B.上海由手工业向工业的渐进 |
C.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上海经济 |
D.上海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程 |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的出现 | B.照相馆的出现 |
C.改正朔,用阳历 | D.长拜作揖的礼仪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洋务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官办军事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开平煤矿 | D.发昌机器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