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考察了黄道婆墓、江南制造总局原址 (江南造船厂内)和人新公司原址(第一百货商店)三处历史文物建筑后,讨论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能完整体现本次考察内容的课题是
A.近代向现代变迁的上海社会 |
B.上海由手工业向工业的渐进 |
C.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上海经济 |
D.上海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程 |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后,逐渐意识到
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民权即“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③须“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之牛耳”
④“中国现在祸乱之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南宋大儒朱熹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与诗中强调要在生活中探得规律、明白事理的观点相一致的古代思想家有
①荀子②老子③董仲舒④王夫之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宋钱康功《植杖闲谈》等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类高丽纸。东南出纸最多,此当为第一,乌程由拳皆其下。吴越(907—978)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云。”“然所产少,至和以来方入贡。权贵求索寝广,而纸户已不能胜矣。”据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温州地区至少在宋代以前已成为蠲纸产地 |
B.蠲纸因其质地优良,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现象 |
C.官府一度以免除赋役名义向百姓摊派供应蠲纸 |
D.宋朝政府曾大力鼓励产纸行业的商品化生产 |
《诗经·幽风》之《七月》全面细致地描写了一年四季之中凡耕田、养织、狩猎、祭祀等各种物候农事活动。学者方玉润说:诗歌吟咏的是一种体现生活之趣的农耕生活,“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另一学者蒋立甫认为:“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三千年前奴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的阶级矛盾。”对此,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诗经》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 |
B.《风》是研究西周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重要资料 |
C.历史认识和历史结论受史观的制约具有主观性 |
D.后一学者的观点更能体现史学研究的价值 |
《史记》中说:“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这里“周公”和“微子”受封的地点分别是右图中的
A.①② |
B.④① |
C.④③ |
D.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