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
(在评价梭伦改革时)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3)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它为什么适合我国国情。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材料三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3)依据材料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地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 ,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的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也许是物理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对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展。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读后请回答:
(1)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时?
(2)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
(3)归纳概括牛顿和爱因斯坦科学理论贡献的相同之处
(4)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
(2)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
(3)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