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回答:
(1)图一二和图三的使用将人类社会分别带入什么时代?
(2)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它们代表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在哪些新兴工业方面的应用?图四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
(3)材料二反映了从1801年至19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⑵ 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2分)
⑶ 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
⑷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的某些“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此文由冯友兰执笔:
“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惟其如是,所以能推陈出新,而学术乃可日臻进步也。今教部对于各大学束缚弛骤,有见于齐而无见于畸,此同人所未喻者一也。”
“教部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关,教部可视大学研究教学之成绩,以为赏罚。但如何研究教学,则宜予大学以回旋之自由。此同人所未喻者二也。”
“教育部为政府机关,当局时有进退;大学百年树人,政策设施宜常不宜变。若大学内部甚至一课程之兴废亦须听命教部,则必将受部中当局进退之影响,朝令夕改,其何以策研究之进行,肃学生之视听,而坚其心志,此同人所未喻者三也。”
——选编自《民国那些人》
材料二 “……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者一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节选自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1)依据材料一概括,冯友兰的辩书针对了当时民国政府哪些“新规定”。
(2)透过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看到冯友兰的哪些教育思想。

材料一在1955年以前,由于核武器技术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加上当时裂变材料生产能力有限,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增长比较缓慢,数量较少,品种也仅限于核航弹和战术核武器。与美国一样,这一时期,苏联的基本目标首先是打破美国对原子弹氢弹的垄断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始少量制造和装备核武器,核力量发展属于初创时期。
材料二经过秘密谈判1963年7月,美、苏、英三国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简称《部分核禁试条约》)。事实上,美苏两国在此前所进行的数百次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技术,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对于两国发展核武器的意义已经不大,而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法两国来说,大气核试验则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重要技术发展阶段。
——段占元等《美苏核对抗的历史分析与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概括1955年前美苏核对抗的特点,分析当时制约核对抗的因素有哪些?(10分)
(2)谈谈你对美苏签署《部分核禁试条约》的认识。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市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在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说明民主当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