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十二生肖纪年的开始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其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
一直沿用至今。清代赵翼在《陔余丛书》中指出:“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免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形成是
| A.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
| B.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 |
C.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 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
| D.古代中外文化和社会生活交流的结果 |
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安定国民生活"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 B.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
|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 D.进城务工 |
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②通商口岸的开设
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②④ |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
|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
|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
| 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 |
| 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 |
| 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