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日本右翼势力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请回答:
(1)列举近代以来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举4例)
(2)列举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的主要暴行。(举2例)
(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民众、战略战术、国际因素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若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及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也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变,二者斯强矣。
材料四革命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回答:
①上述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的观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根据上述四段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弟所论是也,即遣佐将施行。钦此。
——杨秀清上洪秀全奏折
材料三兹本大臣恭奉天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收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乙卯五年(公元1855年)
材料四忠天豫马丙兴告示:臣于业户固责按亩输纳、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候,正属该佃户租难久拖之时,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追,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大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公元1861年)
回答:
①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②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③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④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材料二中国银钱的比价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1840年至1845年和1845年至1850年的数据变化有什么相似和相异之处?
②上述相似和相异之处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英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戊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于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②材料二与材料三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2的主张有何进步性?
③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为什么?

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社会背景,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