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 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
|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
毛泽东曾经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 | B.郡县制 |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 A.皇权至高无上 |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
| C.秦律严苛细密 | D.丞相大权独揽 |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
| A.都是中央集权的体现 | B.都是巩固自身统治的措施 |
| C.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 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
西周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体现在( )
| A.通过分封诸侯,在广大地域内建立统治 |
| B.强化血缘观念和继承秩序的嫡长子继承制 |
| C.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分封政治体系 |
| D.严格按照血缘亲疏划分分封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