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进步意义不包括
| A.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
| B.否定神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
| C.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
| D.树立了人的尊严 |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出售赎罪券 |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
|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
|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 B.是否民主和强盛 |
|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 D.是否由“贤人”来做统治者 |
以下各项中,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B.“天者,理也” |
| C.“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 D.“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下图为明代安徽休宁人丁云鹏所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趺坐于两株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打扮的孔子相对。隋唐时期当儒学受到佛道两教冲击时,儒学大师的态度应是()
| A.放弃儒学 | B.创造一种新思想 |
| C.平等对待儒、道、佛三教 | D.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