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斌,开封人。以笔札事晋邸,太宗即位,补殿直。端拱中,又为永举军、华州巡检。时大贼侯和尚、刘渥劫兴平、栎阳,杀捕贼官二人。斌率兵掩袭,且追且斗,薄南山,渡渭水,抵凤翔,复至耀州,擒锥并尽。
为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太宗谕之曰:“川陕人情易摇,设有寇攘,虽他境亦当袭逐,仍许便宜从事,不须中覆。”淳化二年,贼任诱等寇昌、合州。斌率兵顿昌州南牛斗山,侦知贼在龙水镇,值大雨,斌驰马四十里,骑从数十人,遂斩诱等百余级,贼众悉平。
三年,富顺监蛮掠荣州,斌晨夜倍道以赴,得州兵千人,署随军粮料以张其势。蛮乃遁,追至地头镇东南八十里,树栅,招其酋甫羌一阿奴纲,谕以朝旨,歃血刻石为盟而遣之。俄而荣、戎、资州、富顺监贼十五队钞乡邑,斌擒三百人,部送阙下,余悉临敌斩戮。
李顺为乱,斌即率兵六百抵成都,斗战连月,杀数万人。明年,成都不守,斌还梓州,集十州兵赴援,知州张雍委以监护之任。会江水泛溢,毁子城。斌劝谕州民,翌日,畚锸大集,自城西大濠中掘堑深丈,决西河水,注之以环城。二月,贼渠相里贵众二十一万傅城下,城中兵裁三千。斌曰:“军法倍兵不战,然狂丑乌合,非训练之师,以吾仗天子威灵,必可歼荡。”即感厉士伍,负土塞南北门,为固守之计。又突出与贼战,击刺三十余合,贼稍却。俄复大设机石、连弩、冲车、云梯,四面鼓噪乘城,矢石乱下,斌与州将随机设备。长围八十日,会王继恩令石知颙率兵来援,斌出东门迎劳王师,贼不战而溃。斌乘胜追斩及纳降二万余。
斌在川峡六年,以孤军御寇,累立战功,表求入奏。太宗遣使谕之曰:“俟妖孽尽殄,当召汝。”既而贼党集梓、绵、汉三州境上,斌往平之。未几,代还,太宗亲加劳问
卒,年五十。子文质殿中丞。
(选自《宋史·卢斌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设有寇攘,虽他境当袭逐设:布置
B.会江水泛溢,毁子城会:给好
C.谕以朝旨,歃血刻石为盟而遣之谕:告诉
D.俟妖孽尽殄,当召汝俟:等到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卢斌平贼有功的一组是                  (   )
①遂斩诱等百余级,贼众悉平         
②得州兵千人,署随军粮料以张其势
③斌擒三百人,部送阙下,余悉临敌斩戳                 
④以吾仗天子威灵,必可歼荡
⑤斌乘胜追斩及纳降二万余
⑥未几,代还,太宗亲加劳问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卢斌在太宗时补官任殿直、有乱贼猖狂,杀捕贼官,他率兵剿灭。淳化二年,有贼作乱,卢斌率兵冒雨奔袭,平定乱贼。
B.乱贼在荣州抢掠,卢斌昼夜兼程救援。追赶乱贼,在地头镇建营寨,并与蛮人首领结盟。又有乱贼在乡镇抢掠,他率兵平息。
C.李顺作乱,成都失守,卢斌在梓州召集兵力救援。他在城中以三千兵与二十多万敌人对峙,坚守八十天,援军来到,奋力突围。
D.卢斌深得太宗信任。他出任都巡检使,太宗嘱咐他负起处置乱贼的重任wb请求回朝奏报却被太宗以乱贼没有全灭为由婉拒。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斌率兵掩袭,且追且斗,薄南山,渡渭水,抵凤翔,复至耀州,擒锥并尽。
译文:                                                                                                                                           
(2)即感厉士伍,负土塞南北门,为固守之计。又突出与贼战,击刺三十余合,贼稍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

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题。(18分)
⑴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 )
②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
③加以老母系保宫 ( )
④自分已死久矣 (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羝乳乃得归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何久自苦如此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②今者项者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E.①且陛下春秋高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根据文意,概述李陵劝降苏武的几点理由。


文章在叙述卫律劝降失败后,为何还详写李陵劝降苏武的片断?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胸县主簿。贺有干力,知州寇准且知贺。淳化中,调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过,日:“旌贺之能也。”盐池吏欺缗钱,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贺悉得其奸。
契丹入寇,真宗决策澶渊,遣使八人省州县,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徙知汉州,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贺所,多被究诘,人目为“赵家关”,谓如关梁不可越也。
累迁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发运司占隶三司军将,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爽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在临朐时,用转运使李中庸荐改官。中庸没,无子,贺为主葬,图其象,岁时祠于家。论曰: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六十》)
【注解】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域门。
②盐池:地名。
③缗:穿铜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
④澶渊:地名。
⑤发运司,宋代管理漕运业务的机构。
⑥三司,宋代主管财政赋税的机构。
⑦军将:宋代漕运中负责押送的武职人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校:查对。
B.事更贺所,多被究诘更:改换。
C.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籍:登记。
D.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湮:填塞。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旌贺之能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贺悉得其奸//其孰能讥之乎
C.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D.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很多人逃离了,只有赵贺全数带回了自己统率的人
B.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接受贿赂有高低,或许因为贿赂得多就会多次被派到富饶的地方
C.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依繁难容易程度将漕运分三等,对照官员的功绩和过失来决定去向
D.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采伐石头修筑堤坝,疏通积存的水流,让它们在吴江境内向东流入大海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贺年少时曾经失明,生活中对继母非常孝顺,后来在临朐任职,又以才干深得知州寇准的欣赏。
B.在汉州任职期间,赵贺整治了当地官吏,虽多次被朝廷追究问责,但却被老百姓看作是“赵家关”。
C.在江、淮制置笈运使任上,赵贺改变过去用人的方法,制止官吏中饱私囊,为朝廷贡献了更多漕米。
D.赵贺为政爱民且屡有建树,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李中庸也一直铭记在心,因此而为传记作者所赞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相似的一组是()

A.杳不积压其所之也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加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下面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B.从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若非吾故人乎

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其中“地方”是古今异义词,为“土地方圆”之意。
B.“项王笑曰”之中的“笑”,是对项王神态的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淳朴、真挚、重义的形象特点。
C.这段文字写项羽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
D.辛弃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对项羽拒渡的英雄壮举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