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1947年底,党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 )
A.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 B.全国扩大解放区 |
C.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C.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共一大 | B.国民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抗日战争 |
下面是1912~1913年中国国会大选中主要政党席位示意图。该图能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 | B.专制独裁统治在中国结束 |
C.国民党在国会成为执政党 | D.多党制的格局在中国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