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重庆谈判期间 | D.北平和谈期间 |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 B.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
|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
| D.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两百多年的发展()
| A.宗法制仍然根深蒂固 | B.科举制对削弱门阀无能为力 |
| C.门阀势力被证明不可动摇 | 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 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 |
| 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 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 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
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影响是
|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管理 | 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
|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 D.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