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14-15题。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A.高出很多 | B.高出稍许 |
C.高度相同 | D.高度较低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技术 | B.廉价的劳动力 |
C.广阔的市场 | D.丰富的资源 |
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
B.有利于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 |
C.有利于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
D.有利于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
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煤运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线开工,建成后运量将达2亿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质地形 | B.河流分布 |
C.人口数量增加 | D.国民经济发展 |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①增强北煤南运、川气东输能力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冶金工业 ③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
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
2011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透露,我国传输天然气的又一条能源“动脉”——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即将开工建设。按照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计划,这一管线西段(新疆霍尔果斯—宁夏中卫)将于2012年投产,东段(宁夏中卫—广东韶关)预计2014年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输送的天然气将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 | B.南亚 | C.西亚 | D.乌克兰 |
有关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
B.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建设该工程的主要原因 |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
D.城市分布是影响该工程管道干线与支线布局的重要因素 |
有关该工程建设积极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B.改善沿线地区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 |
C.完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
D.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 ②界线是模糊的 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 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状:
A.面 | B.网络 | C.点 | D.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