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江苏卷历史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2015年广东卷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7)下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中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