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完全相同 | B.正好相反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
|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
|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
|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
|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下列说法最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是
| 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 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 |
| C.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
| 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 |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