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经济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 )
|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
|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 B.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仅占少数 |
| C.先代贵族和功臣也受到分封 | D.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②赋予全体人民以充分选举权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观察分析《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哪一历史结论
| 年代 |
阵亡人数 |
| 1937 |
125130 |
| 1938 |
249213 |
| 1939 |
169562 |
| 1940 |
339530 |
| 1941 |
144951 |
| 1942 |
87719 |
——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
|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
|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
|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
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
,正确的是()
| A.颂扬新中国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巨大成就 |
|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
|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
|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
|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
|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
| D.调整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比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