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
|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 |
| B.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 |
| C.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更接近问题的本质 |
| D.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
“我们代表99%”、“华尔街是贪婪和腐败的象征,但是他们之所以这样,是政府允许他们这样”、“现在就革命”、“要工作,不要战争”,这些是2011-2012年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的口号。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美国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 B.质疑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
| C.主张推翻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 D.出现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下列哪一经济学思想( )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放任” |
|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是最可怕的事” |
|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
|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让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
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实行社会救济 | B.兴办公共工程 |
| C.调整工业政策 | D.强化社会保障 |
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
| A.国情不同 | 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
| C.传统不同 | 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