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表示,它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其中A、B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下图:
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细胞”的变化分别是 ( )
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
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
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
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
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
B.下丘脑产生的某种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可使人产生渴觉 |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 |
D.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
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
C.生物自发突变率很低,但突变仍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
D.渔网网眼较大,有利于鱼向体型大的方向发展 |
关于生物膜上蛋白质(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膜蛋白可成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
B.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甲胎蛋白减少 |
C.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蛋白 |
D.有些膜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
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存在着高尔基体 |
B.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
C.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均由高尔基体形成 |
D.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
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
基因A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a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新环境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行了定向选择,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新物种迁入后可能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