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 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曰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
|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
|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
|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
|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
“如果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样也不可能也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革命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
|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 D.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
|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
|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
|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 B.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
| C.商帮势力崛起 |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