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中箭头表示洋流,①、②分别表示在该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5~6题。
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洋流②反映出该海域冬季洋流流向 | 
| B.洋流③①的性质都是寒流 | 
| C.洋流③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 | 
| D.洋流①使沿岸地区形成了温带荒漠 | 
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 
| B.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 
| C.华北平原的小麦正是收割的时候 | 
|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 B.该日昼夜长短 | 
| C.该地太阳高度 |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 
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12 点 | B.3 点或者 15 点 | C.15 点 | D.0 点或者 12 点 |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 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 
|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 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从图中数据来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 B.人口老龄化得以有效缓解 | 
| C.城市化水平得以提升 | D.男女比例出现较大波动 | 
从图中看出,2000年至2010年期间甲省(区)
| A.人口数量明显增多 | 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 
| 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 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 | 
读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5)完成下列各题。
落差最大的河流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在P处做绳降运动,他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40米 | B.58米 | C.106米 | D.150米 | 
下图中左图阴影的部分是“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右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 
|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 
上图示意的区域,其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 B.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 
|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 
读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有关甲地洋流成因及海洋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 
| B.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 
| C.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 
|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