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具有控制疼痛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分布于         上的 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     (阴/阳)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      的功能。
(2)图中麻醉剂分子结合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3)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如图表示某细胞中抗体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1结构是 ,10结构与 有密切关系。
(2)图中x的化学本质是 ,细胞中x物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体现了膜具有 性,各种细胞器膜与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若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的膜面积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请判断甲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②请判断乙图中的①、②、③所指代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
③以上实验也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_________,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如图表示的是细胞中含有的四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这些有机物含有C、H、O、N、P、S等元素中的若干种。请据图回答:

(1)F是指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H为蓝藻的遗传物质,则H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_。
(3)A是指_________;E在动物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在植物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
(4)物质C和D都含有N元素,但N元素在两种物质中参与组成的结构不同:G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D中的N元素参与组成的结构主要是____________。
(5)某G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共包含102个C分子,则该G分子:至少含有游离的—NH2_______个;形成G过程中,C分子之间通过________过程形成多肽;这些C分子在形成G分子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______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
++
-
+
C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的数值为 ,C的颜色深浅程度 (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5)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下图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坐标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直接画在原图上)

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该时期特点是
(2)该细胞此时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3)该细胞在分裂中期时有 条染色体。
(4)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下图l是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图2表示将甲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的a点表示 ;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2)若图1中,植物甲曲线表示在2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5℃,曲线a、b、c三点位置如何移动?
(3)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 (填细胞结构)中脱氢,分解成 。植物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多种氧化酶途径,其中黄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敏感,而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则在高山低温环境下生活着的植物以
途径为主进行有氧呼吸。
(4)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 ,在晴转阴瞬间,叶肉细胞中C5化合物相对量的变化是 。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植物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 CO2mg/100cm2·h。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