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821年和1833年中英贸易统计表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元)英国商品入口总额(元) 鸦片走私总额(元)
1821    14757 132            1369 3213               2235780
1833    17814260             10119655               12185100
一一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2  1 840~1853年的中英贸易统计表    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年  1842年  1845年  1850年  1851车  1853
年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0   140.0   216.0   100.0
请回答:
(1)据材料l,你认为19世纪初期,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英国各处于什么状况?并分析其原因。英国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哪些办法?
(2)据材料二,1845~1845年中英贸易额变化的主要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一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朝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分别是谁?并请各举一部他们的代表作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二:“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归纳材料二中的思想观点。并请问这是谁的观点?
(3)结合所学列举“百家争鸣“中“儒、道、墨、法”四大家的基本思想。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下面图片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A

图一(下图):(世界市场的孕育时期)


(1)15世纪欧洲人要探寻一条通往什么地方的新航路?最早到达新大陆的是A、B、C、D中哪一条航线?开辟这一航线的是谁?(3分)
图二:(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

(2)图二所反映出的成就最早出现在哪一国家?为图二成就奠定基础的伟大发明创造是什么?(3分)
图三、图四:(世界市场的成熟与发展时期)

图3 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图4 早期汽车
(3)图三、图四发明所使用的新能源是什么?促成了哪些主要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一: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二: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那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割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那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三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第三项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
(4)材料三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