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针对这一问题,在1787年宪法中规定 ( )
| A.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 | B.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
| C.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 D.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
(2015年江苏卷历史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
|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
|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
|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
|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9)下侧的新闻出自那一时期? ()
| A.“大跃进”时期 | B.土地改革时期 |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2015年海南卷历史2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
|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
(2015年海南卷历史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
|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
|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