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括号中应为
A.“立子立嫡” | B.“世卿世禄” |
C.“封建亲戚” | D.“敬天法祖” |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
图中所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于清末和1949年的两次大发展均得益于
A.政府的支持 | B.有利的国际环境 |
C.科技的进步 | D.“实业救国”的思潮 |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A.《中外纪闻》 | B.《民报》 | C.《申报》 | D.《时务报》 |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云:“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易服、废止缠足 | B.盲目媚外 | C.倡导婚姻自由 | D.号召人们进行反清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