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著作中,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 )
| A.《黄帝内经》 | B.《神农本草经》 |
| C.《伤寒杂病论》 | D.《千金方》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凡入会人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一时间全国各地竞相效仿,入会者竟达30万众。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A.西学东渐大潮的影响 |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政府法令的大力支持 |
| D.男女平等的最终实现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D.设议会、开国会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资本主义 |
| C.提倡民主科学 | D.推动实业救国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学习西方的技术 |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倡西学、兴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