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晋时期的葛洪改造道教,主要吸收了哪个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   )

A.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佛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近代前期某文件写道:“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该规定的目的是 (  )

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 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

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B.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它涉及天京变乱
D.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