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 b、 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回答3~5题。若图示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a、b、c为梯田边界,则 ( )
A.甲线表示集水线,乙线表示分水线 |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
C.A与B两处的海拔高度基本相等 |
D.A处肯定能看见B处正在插秧的人 |
若图示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地区等温线分布,则此时 ( )
A.地球距离太阳近 | B.我国正受台风影响 |
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 D.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 |
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 )
A.A处吹东南风 | B.B处风速比A处大 |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
读“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
B.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
C.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D.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图,完成下列各题。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充足的的水源 |
B.丰富的煤矿 |
C.丰富的铁矿 |
D.便利的水陆交通 |
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
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
C.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90 年代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
B.农产品加工工业 |
C.高耗能工业 |
D.高技术工业 |
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有毒物质回填塌陷区减少了环境污染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
C.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
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B.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D.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灌溉便利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B.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
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
D.利用等雨量线指标 |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实地考察 |
B.GPS 技术 |
C.GIS 技术 |
D.RS 技术 |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C.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D.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