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苏轼《枯木竹石图》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
据《清明上河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找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倾时日全食的观侧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直动.份界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甘拟遨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蚤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囚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丈化与西方丈化问越论战正酣之时。以梁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丈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田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推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线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 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自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 和愈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他的精神来加保佑你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善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形成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利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久远,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因而,他们的文明更为连续不断,也更为独特——中国与欧亚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有着较后者相互之间更为根本的差别。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特点,并分析其中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16—17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

年份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材料二 表2: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金银比价从16世纪晚期银价偏高到17世纪早期银价降到与西欧基本持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4)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