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家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二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宇航员不但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梦想,而且按照预定计划,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傍晚成功返回。
——新华网
材料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全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一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3)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此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儿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此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如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时,人民就有权利来废除它……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
材料三:“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并选举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依法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献?
(2)材料二暴露了什么局限性?材料三体现出颁布者的什么目的?
(3)概括三则材料的共同历史作用。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4分)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4分)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4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如一些美国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几乎所有拉美20多个国家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便可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所拟采取)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按:这一则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建立初期的情况。)
材料二(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南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安理会建立了一支联合国部队,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十九个国家在军事上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早在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它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对它的影响如何,美国具备这种影响的背景是什么,当时联合国的作用如何。(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美国为什么要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4分)
(3)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