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家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海南卷历史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
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

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
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
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
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
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年浙江卷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5年山东卷文综40)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