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即没有同商业相联系的商品交换——引者注)。
―—引自《列宁全集》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材料四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一一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标志性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再后退”具体指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4)材料四总体上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功过的?材料四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5)依据以上材料,指出苏、美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各有何特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 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至少2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 (英) 约翰· 米克勒斯维特 《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一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1)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如何理解“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于是斟酌旧制,奏增府一,曰台湾;县三,曰台湾、云林、苗栗;生番窟宅于台南北七百里,岁恶民千余,盗贼出没其间。土豪假防番悬金募士,抗官吏,违号令,赋税不以时至。铭传将吏分路剿抚,时亲督大队入山,南中北三路及前后山诸番皆薙(ti除去)发归化。又念足兵必先足食,于是丈田亩,茶盐、金之税,充羡府库。始至,岁入金九十万,后至三百万。因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要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穴山梁水,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台防益固。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之日,户部忽奏请:“天下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铭传喟然叹息曰:“人方惎(ji憎恨)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为治理台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治台政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时间 |
重大事件 |
1931年9月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
1935年10月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1936年7月 |
西班牙内战爆发 |
1936年11月 |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7年7月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
1937年11月 |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8年3月 |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
1938年9月 |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
1939年3月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1939年8月 |
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1939年9月 |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1940年4月 |
德国攻占丹麦、挪威 |
1940年5月 |
德国占领荷兰、比利时,敦刻尔克大撤退 |
1940年6月 |
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 |
1940年7月 |
德军空袭英国,不列颠之战开始 |
1940年9月 |
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
1941年6月 |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
1941年8月 |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
1941年12月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1942年1月 |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1942年6月 |
中途岛战役 |
1942年7月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
1942年10月 |
阿拉曼战役 |
1943年2月 |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
1943年5月 |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
1943年7月 |
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
1943年11月 |
开罗会议(中、美、英);德黑兰会议(苏、美、英) |
1944年6月 |
诺曼底登陆 |
1945年2月 |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 |
1945年5月 |
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
1945年7月 |
波茨坦会议(苏、美、英),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
1945年8月 |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
1945年9月 |
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
——根据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编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42年前、后两个阶段战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前、后战争态势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