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注目中国。下列史实最能说明世界注目中国的是
A.汉明帝派人赴西域求取佛经 | B.汉代陆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
C.大秦安敦王朝派出韵使者来到中国 | D.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 |
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
B.《北京条约》 大沽保卫战 |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张之洞的《劝学篇》 |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
“大陆昏沉三百秋,不作人民作马牛!英雄一恸气将绝,何时剑溅匈奴血。”(洪秀全)诗中的“匈奴”是指
A.外国侵略者 |
B.匈奴族 |
C.清王朝 |
D.汉族地主 |
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