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马来西亚瞭望了世界最长及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该处是郑和七下南洋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此后明清两代再也没有远洋航行,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
B.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
C.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
D.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
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 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清朝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这说明,当时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B.严令禁绝对外贸易 |
C.扩大对外贸易 | D.支持海外贸易 |
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重义轻利 | B.讲求信义 | C.勤俭致富 | D.见利忘义 |
最早打破坊市界限,将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朝代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以下是某电视剧剧本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D.晚上“市”门紧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