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马来西亚瞭望了世界最长及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该处是郑和七下南洋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此后明清两代再也没有远洋航行,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
B.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
C.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
D.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
1918年,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最突出的功绩是
A.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 B.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C.保障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882年,顺天(北京)乡试发榜,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在《申报》上获知考试结果。则当时最可能采用的通讯方式是
A.铁路运输 | B.航空运输 | C.驿站传递 | D.电报 |
由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洞房花烛》拍摄于1913年,故事片(无声,黑白),片长三十分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编剧、开始讲故事的电影,是中国现代影片的开山之作。这部影片又名
A.《定军山》 | B.《难夫难妻》 | C.《歌女红牡丹》 | D.《西太后》 |
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选自《风波》)文中的“造反”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国民革命运动 |
以下关于洋务运动影响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 B.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
C.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 D.不利于中国近代化,阻碍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