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生的简要过程
| 2005-2006年 |
人大代表提议制定食品安全法。后修订食品卫生法被列入年度立法计划。 |
| 2007-2008年 |
食品安全法草案修订审议,并向社会征集意见万余条。 |
| 2009年2月 |
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于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 |
食品安全法的制定,经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了1万余条意见。这说明我国
①公民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②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
③法律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 ④我国法律的制定必须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普遍采用
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漫画《鲜花》的哲学寓意是()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 C.意识活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回答下列各题。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社区公祭、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契合。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1年2月14日揭晓。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已是第九次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①树立道德模范,培育文明风尚
②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④弘扬先进,杜绝腐朽,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
幕,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先就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温总理的这段讲话表明
| A.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它监督 |
| B.政协是最具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
| C.政府工作报告须经人大和政协审议通过 |
| D.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B.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
| C.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