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市一些企业超标排放工业污水,居民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煤烟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群众呼声强烈。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制定行政法规,严格执法。指示法院对造成重大污染的企业法人代表绳之以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评价该市政府的行为。
材料二: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GDP比重约5%,2001年-2008年新增就业超过500万人。该市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利用该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振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根据材料说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意义。
某县电视台在报道本县“两会”新闻时,电视上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记者采访刚刚走出会场的一位县人大代表,请他谈—谈听取县长工作报告后的感受,这位人大代表激动地说:“我非常珍惜党和政府给我的人大代表这份荣誉……县长的报告令人鼓舞,作为人大代表,从今往后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县上领导对我的期望,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个荣誉称号!”
请你根据所学政治常识指出这位人大代表谈话中的不当之处并进行评说。
材料一: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次在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许多老百姓说,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政务信息公开有什么现实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积累形成的比较优势。在我国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中低档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与国外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金融危机中,进口国居民在压缩中高端消费的情况下,对我国中低档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的需求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积极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关键是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完善有利于内外需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为此有人认为应反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材料一: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材料二: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已经位居世界前几名。普华永道分析师指出,当中国人面对突然增加了的财富,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人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服饰、手表等个人物品上,在欧洲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说明中国仍然还不富裕,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解决材料一中的出现的问题?
(2)如何认识“中国人毫不犹豫的选择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地位”?
材料一:今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超过38度,重庆、绍兴、杭州、南京等城市频发高温作业中暑致死事件。仅绍兴近30名中暑死亡人员中,就有一半多是由于高温作业引起的,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工作和居住环境较差的外地民工。
材料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关于高温作业的制度还是一片空白,加快高温作业保障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除了制度空当,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劳动纠纷中,因为高温作业死亡的投诉非常少,即使出了这种问题也不寻求合法途径,私了现象非常严重,企业主几万块钱就可以打发了事。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劳动者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