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钢铁生产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钢总产量 |
1996年超1亿吨,连续10年世界第一,2006年超过4亿吨,占到全球产量1/3。 |
平均能耗 |
我国吨钢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 |
吨钢收入 |
我国售价300美元,发达国家500美元 |
品种质量 |
我国90%的产品为粗钢,高档货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依赖进口 |
生产率 |
我国330吨/人年,发达国家450吨/人年 |
规模 |
中国钢铁企业1600多家,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其中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率仅为14%,巴西、韩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分别为99%、88%、73%、68%、61%、69% |
出口比重 |
中国出口量仅占世界钢铁交易1%,处于20多位 |
注: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年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
材料二:国务院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目的是使我国成为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强国。2006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20吨以下小转炉、小电炉进入淘汰实施阶段。
材料三:A、B两个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实现联合重组,成立新的C企业集团,计划实现年产钢铁2000万吨的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C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筹集资金。请你为联合后的C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增强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城市因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我国某市政府在学习国外大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城市交通的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有人认为:“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能有效解决国内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
材料二: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成功。
材料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论上的成熟对发展党的事业的作用。(10分)
(2)联系材料二、材料三,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8分)
“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国” 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有哪些哲学依据。
“十二五”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既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增强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法的原理?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大念山海经”到“推进海峡西岸区域城市联盟”,再到“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初步形成“山海联动”“闽台联动”的发展格局。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出台了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全省生产总值增幅较大,跻身全国“万亿GDP俱乐部”。
有人认为“实践证明,两个‘先行区’发展战略是真理,它是不会改变的。”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