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钢铁生产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钢总产量 |
1996年超1亿吨,连续10年世界第一,2006年超过4亿吨,占到全球产量1/3。 |
平均能耗 |
我国吨钢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 |
吨钢收入 |
我国售价300美元,发达国家500美元 |
品种质量 |
我国90%的产品为粗钢,高档货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依赖进口 |
生产率 |
我国330吨/人年,发达国家450吨/人年 |
规模 |
中国钢铁企业1600多家,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其中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率仅为14%,巴西、韩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分别为99%、88%、73%、68%、61%、69% |
出口比重 |
中国出口量仅占世界钢铁交易1%,处于20多位 |
注: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年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
材料二:国务院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目的是使我国成为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强国。2006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20吨以下小转炉、小电炉进入淘汰实施阶段。
材料三:A、B两个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实现联合重组,成立新的C企业集团,计划实现年产钢铁2000万吨的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C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筹集资金。请你为联合后的C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增强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1)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因素有哪些?
(2)怎样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等四项主张。
谈谈材料蕴涵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道理。(20分)
2008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会议强调,在全面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做好 这三方面工作,关系抗灾救灾斗争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制定周密方案,加强组织协调,集中优势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抓紧抓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全力支援和帮助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抗灾救灾斗争的统一领导,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力开展抗灾救灾斗争。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央部署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5分)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导致美股放量暴跌,紧接着欧洲股市大幅下挫,随后亚洲股市也开始呛水,一场全球性的“股灾”就此酿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联系?(3分)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6分)
(3)材 料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