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B.相互考评、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高官参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打击敌对势力 D.防范反清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