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
C.英国输华商品在头几年之所以猛增,可能是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 |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 B.三公九卿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老古玩店》 | B.《悲惨世界》 |
C.《人间喜剧》 | D.《复活》 |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A.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财富的追求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创新的世纪”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②都重视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生活的幸福
④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