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 见 嵩 山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首联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 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