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分)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成程度 |
甲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未接种 |
+ |
丁 |
![]() ![]() |
![]() |
+ |
戊 |
![]() ![]() |
![]() |
++++ |
说明 |
![]() ![]() +: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程度 |
请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申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接种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途径来彻底消灭。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加,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的影响。与其他种群之间如和等的关系也会影响其发展。因此,种群数量增长以b曲线方式变化,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和而间接对种群动态起作用。
(4)S型曲线和J型曲线之间的差值叫_____________.就是达尔文选择学说内容的_____________
请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提供,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3)如果使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增重1kg至少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_kg。
(4)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_________越高,生物体内铅、汞的浓度也越高.
(5)如果生产者消耗100千克,次级消费者至少增加________千克。
(6)生产者的同化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次级消费者的粪便是自己的同化量吗?________。
(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
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此过程的特点是。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图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
(3)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
(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下列甲图为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b代表,由组成;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个神经元,如反射。
(2)乙图表示的结构名称是,信息在此结构的传递过程中其能量的转换形式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传递兴奋的特点是;原因是
。
(3)乙图结构A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是,通过实验可知乙图结构中含有许多的线粒体D,提供信息传导过程所需的能量,由此可以揭示的生物学观点是。
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