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甲图为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b代表        ,由                            组成;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个神经元,如        反射。
(2)乙图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信息在此结构的传递过程中其能量的转换形式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传递兴奋的特点是              ;原因是                            
                       
(3)乙图结构A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是           ,通过实验可知乙图结构中含有许多的线粒体D,提供信息传导过程所需的能量,由此可以揭示的生物学观点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③过程表示,该过程与②过程的实质性差异是发生

(2)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他们将3H标记的
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等细胞器中。
(3)细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
能?
(4)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
(5)若把d改换为植物细胞,而且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
_______性。
(6)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
(至少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物质A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
(2)在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4)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的去向是
(5)如果在图二的丙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有机物(葡萄糖)的变化情况是
(6)在图二丁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中产生的O2的去向是
(7)在图二丁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是。(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下图甲、乙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丙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甲、乙、丙三种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2)图中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是
(4)图乙中的[H]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
(5)甲图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6)图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填字母)
(7)能从图丙中b之间通过的物有:等。
(8)与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静态模型相比,图丙中模型有两处明显不同,它们是

为了探究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甲、乙两组,每组至少取3只青蛙。
甲组:青蛙+注射物质X溶液(用青蛙的生理盐水配制,即0.65%NaCl溶液)
乙组:青蛙+注射 0.65%NaCl溶液(青蛙的生理盐水)
(2)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观察值的记录并求每组的平均值。
(3)适宜环境中饲养一定时间后,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①实验目的: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③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重组质粒中至少含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原理是。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