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 和 ▲ 构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 ▲ 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 ▲ 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的重组质粒中至少含 ▲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原理是 ▲ 。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 ▲ ,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
I . 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炎热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增多的生理作用是______,这对于机体维持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 图中B所示部位的结构名称是______;温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______的形式经过A、B、C传给汗腺并引起其分泌汗液,在此过程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人处于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再经A→B→C→汗腺,这时汗腺分泌的汗液量会______,同时B某部位的细胞分泌的______激素通过______运输至垂体,致使垂体分泌______,最终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而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始终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原因是机体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II. (9分)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到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 下表为薇甘菊人侵后,以其人侵点为圆心向外扩展,形成的三类样区。表格所示的为这三类样 区的分布情况及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 统计结果。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薇甘菊人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影响不大,而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影响较大。
(2) 薇甘菊与本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在上述调查年份中,入侵区薇甘菊的数量增长呈现______。入侵区薇甘菊的覆盖度大于90%,人侵的结果是使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______,致使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从本土植物区变成薇甘菊入侵区说明群落发生了______。
(3)薇甘菊与我们常见的菊花虽然同属菊科,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薇甘菊与菊花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
图1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图2是在自然条件下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示意图。据 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乙和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降低光照强度,(CH2O)的产生速率会_______ (填“加快”、“减慢”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
(2) C02的浓度直接影响_______过程,图2中在_______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主要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所示装置里的叶片中气体均被抽出,生 物实验小组用多组这种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种因 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坐标曲线图表示实验 结果。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o
②c点以后叶片上浮的时间延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此装置还可以用于探究光照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条件是除了要 研究的因素外,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 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方法是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
从小鼠体内获取的,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3)若A、B是植物细胞,则之前已用去除了细胞壁。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
(4)若A是番茄原生质体,B为马铃薯原生质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杂种植株,D个体
(可育/不育)。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
(5)若A、B分别是优良奶牛的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一般要把B培养到期。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图为大肠杆菌分离和
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培养皿、实验操作者的双手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3)图示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的原因是。
(4)关于图示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
C.在5区域中才可以提到所需菌落。 |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
(5)若要培养具有耐高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制备选择培养基时在基本培养的基础上,注意和,其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