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 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 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2.0 |
|
|
|
|
|
|
麦芽糖含量(mg)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二:制备酶液。
―→―→
步骤三: 。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少量的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 。
结果分析:将A试管中颜色与第①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 (单位mL)。
(2)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6分)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下图推知,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__%。
(2) 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记录,请据表回答问题:
脸盆编号 |
洗涤物(等量) |
洗涤温度 |
洗衣粉(等量) |
水量 |
洗涤所需时间 |
1 |
油污布 |
45℃ |
加酶 |
2 L |
4 min |
2 |
油污布 |
45℃ |
普通 |
2 L |
7 min |
3 |
油污布 |
5℃ |
加酶 |
2 L |
9 min |
4 |
油污布 |
5℃ |
普通 |
2 L |
8 min |
① 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 min,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________。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 _____________。
(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_________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_________,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2) 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中,得到胚状体和愈伤组织都是通过哪个过程进行的 ( )
A.分化 | B.脱分化 | C.再分化 | D.诱导 |
(3)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过程是否需要光照?;再分化是否需要光照?
(7分)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 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 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3) 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要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_方法接种。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在制作腐乳、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灭菌、干热灭菌和________灭菌。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本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
①外植物消毒 ②制备MS培养基 ③接种 ④培养 ⑤栽培 ⑥移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
(4)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 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________。
(6)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土壤提取液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7分)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②如果上述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 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
③ 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